如第一节所述,亚美尼亚语中的印欧语特征已随着其他语言的同化作用而减少。如今,可以将亚美尼亚语视为这样的一种语言:源自印欧语,受到伊朗语支语言的强烈影响并被当地的语言底层(乌拉尔都语,南高加索语)改头换面。以下对亚美尼亚语语法的简述基于东亚美尼亚书面语。
语音体系用下列符号表示(括号内注亚美尼亚文字母):元音: a (ա), e (ե, է), ə (ը), i (ի), o (ո, օ) 及 u (ւ)。辅音中的清塞音以及清塞擦音比较特殊,有明显的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 塞音 塞擦音 擦音 浊 清送气 清 浊 清不送气 清 浊 清 唇音 b(բ) p‘(փ) p(պ) v(վ, ւ, օ) f(ֆ) 齿音 d(դ) t‘(թ) t(տ) ʒ(ձ) c‘(ց) c(ծ) z(զ) s(ս) 舌面 ǯ(ջ) č‘(չ) č(ճ) ž(ժ) š(շ) 舌根 g(գ) k‘(ք) k(կ) γ(ղ) x(խ) 喉音 h(հ) 此外还有 r (ր), ? (ռ), l (լ), m (մ), n (ն) 和 y (յ, է)。 名词没有性的区分,然而生命式(?belebt)与非生命式的对立在主要是格变化的语法形式中还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词的词尾标记有不定指接尾冠词 me 和 men,定指用词缀 -ə (词干以辅音结尾)及 -n (词干以元音结尾), 如vard me „一朵玫瑰“, vard „这朵玫瑰“, eš me „一条驴“, ešə „这条驴“, banali me „一把钥匙“, banalin „这把钥匙“, aγay me „一个年轻人“, aγan „这个年轻人“ (以y-结尾)。不带冠词或词缀表示概指,如 vard „玫瑰上的某物“, vard-er „一些玫瑰“, karag „一些黄油“。 数范畴和格范畴主要用黏着语法手段来体现。亚美尼亚语中只有单数和复数的对立,复数词缀如vard-er-ə „一些玫瑰“, vard-er-ə „这些玫瑰“, aγǯik-ner „一些女孩“, aγǯik-ner-ə „这些女孩“ 等。 东亚美尼亚语有七个格,变格形式分为六个规则形式和若干不规则形式,格词尾的使用方式因冠词的存在与否而不同。这七个格分别为:主格(Nominativ),宾格(Akkusativ), 属格(Genitiv), 与格(Dativ),离格(Ablativ), 工具格(Instrumental),位格(Lokativ 只用于非生命形式)。现在我们举所谓的“i-变格形式”为例,这种变革形式的名词在亚美尼亚语中数量最大: 主格 vard „玫瑰“, 宾格 vard, 属格 vard-i, 与格 vard-ic‘, 离格 vard-ov, 工具格 vard-um, 复数主格 vard-er, 宾格 vard-er, 属格 var-er-i, 与格 vard-er-i, 宾格 vard-er-i, 离格 vard-er-ic‘, 工具格 vard-er-ov, 位格 vard-er-um。宾格与主格的区分只存在于有生命名词中:名词不定指时,宾格和属格形式相同,定指时则和与格形式相同,因此有 ašakert-i „对一个学生“, 而 ašakert-i-n „对这个学生“ (属格不存在定指形式)。 形容词作为修饰成分通常置于被修饰词之前,而且不发生形态变化, 因此有 č‘asun merg-ə „这成熟的果实“, xak merg-er „成熟的果实“ 等。比较级通常由分析型语法手段构成,即被比较的词以离格的形式置于形容词之前(此外还可以加副词 aveli“更”来强调), 如 Sourik-ə Aram-ic‘ (aveli) mec e „苏里克比阿兰高大“ (字译为 „苏里克 从阿兰的 [更] 高大“)。最高级通常用词缀 amena- (前缀) 或 aguyn (后缀) 来表示: Aram geγec‘k-aguynk e „阿兰最漂亮“. 部分人称代词有自己的一套变化形式。它们是 es „我“, du „你“, na „他/她/它“, menk‘ „我们“, duk‘ „你们“, nank‘ „他/她/它们“。强调式为ink‘i, ink‘d, ink‘ə ~ ink‘n, ink‘ners, ink‘nerd, irenk? ~ ink‘nerə。现在举第一人称单数作为形态变化的例子:主格 es, 宾格 inʒ, 属格 im, 与格 inʒ, 离格 inʒnec‘ ~ inʒanec‘, 工具格 inʒnov ~ inʒanov, 位格 inʒzum ~ inʒanum。为了表示礼貌,可以用单数的“我”来称第一人称复数(自谦),用单数的“你”指第二人称复数(敬称)。 亚美尼亚语有一套复杂的指示词体系。 “近”的表示方法以前置词 ays (由此有sa“这里的这个”, suyn“正是这个”)为基本形式,“远”是 ayd (由此有da“那里的那个”)。此外还有 ayn (na, nuyn)表示更远处的事物。由这些基本形式可以派生出很多前置词和方位副词,例如aysaneγ“这里”, aydteγ“那”, aynteγ“那里”。变格手段部分采用异干互补,以ays “这个”为例(括号内为复数形式):主格 ays (srank‘),宾格 ays (srank‘),属格 sra (sranc‘),与格 sran (sranc‘),离格 sranic‘ (sranc‘ic‘),工具格 sranov (sranc‘ov),位格 sravum (sranc‘um)。 进一步在与名词特定的方位,时间,情态相关的情况下的形式由一系列前缀或后缀表示,同时借助这些词缀还可以区分名词同代词格的关系。 从指示词中衍生出一系列接加于名词(或代词)词尾的冠词。这些冠词可分为: 1)前面提到的定冠词 -ə ~ -n; 2) 物主代词(确切说是接尾物主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 -s, 第二人称单数 -d, 第一人称复数 -ners, 第二人称复数 -nerd,第三人称只偶尔使用定冠词。这些接尾形式代替了分析型的物主表达方式,例如 im glxark ~ glxark-s “我的帽子”, k’o dproc‘ ~ dproc‘-d “你的学校”, mer ašl‘ ~ ask‘-ners “我们的眼睛”, ʒer ašk‘ ~ ašk‘-nerd “你们的眼睛”; 3)接尾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 -s,第二人称单数 -d),附加在名词后,用来指示人称关系,例如 hay-er-s (亚美尼亚人-复数-第一人称)“我们亚美尼亚人”; 4)指示冠词 -s,例如 ašxarh-s “这个世界”。 东亚美尼亚语的动词涉及三个语法范畴:三个基本时(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五个态(直陈式,虚拟式,条件式,强迫式,命令式),一对语气(肯定-否定)以及若干不定形式。动词依人称变位,单复数有别。大体上动词变位有两种类型(此外还有一系列不规则动词):e-变位(大部分动词)和a-变位。两种形式的动词不定式都是在词干后加-l。 元音前不能附加词素 (an-, -en-, -n- 以及 -č‘-)。e-变位动词可在词尾延伸-n-前附加词素 -ac‘- ~ -ec‘- der以构成使动形式,如 mec-ac‘-n-e-l “使变大”, mt-c‘n-e-l“引进”。表被动词素(多是-v-)永远置于不定式词干前。 动词直陈式的各种时范畴构成形式中只有一个属于例外情况。其它的都是“分词+助动词”的形式,分词可以是现在分词,也可以是过去分词。例外的是表示“过去时间点(Aorist)”的形式,它用的是非分析型手段。具体搭配形式如下:现在时:“未完成分词+ 助动词的现在时形式 („sein“)”, 如 grum yem “我写”, grum yes “你写”, grum e “ 他/她写”, grum yenk‘ “我们写”, grum yek‘ “你们写”, grum yen “他们写”。未完成体则由过去时态的助动词取代现在时态的助动词来表示,因此有 grum ei, eir, er, eink‘, eik‘, ein “我曾在写”等。将来时的构成是“将来分词+助动词的现在形式”,因此有 gr-elov yem “我将写”等,助动词的过去形式则构成将来时完成体(gr-elov ei “我将会是写过了的”)。以动词完成分词构成的时态有( 词干形式或通过 -c‘- 扩展):完成时(mtel yem“我进入了”, grel yem “我写了”), 过去完成时(助动词是过去时形式 grel ei “我曾经已经写过了”)。简单不定过去时形式(der einfache Aorist)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词干形式,组合形式举例如下: gr-e-c‘- “写”: gr-ec‘-i (1. Sg.), gr-ec‘-ir (2. Sg.), gr-ec‘ (3. Sg.), gr-ec‘-ink‘ (1. Pl.), gr-ec‘-ik‘ (2. Pl.), gr-ec‘-in (3. Pl.)。例外的是否定语气的所有(情态)时范畴形式都由综合手段构成,其中人称词尾可以各有不同:第一组: -em, -es, -enk‘, -ek‘, -en;第二组:-ei ~ -ayi, -eir, er ~ -ar, -eink‘ ~ -ayink‘, -eik‘ ~ -ayik‘, -eyn ~ -ayin。例: gr-em“我在写(这件事)”, gr-ei“我曾在写(这件事)”(虚拟式)。 语气由前缀k-表示,词干上加相应的词尾,如 k-gr-em “如果我写”, k-gr-ei “如果我曾写”。 强迫式(Nezessitativ)由先行于词干的前置词piti + 虚拟式构成,因此有 piti gr-em “我必需写”, piti gr-ei “我曾必须写”。此外还有一系列分析型的构成形式,主要用来表示体范畴的差别以及相对时间概念。否定形式用mi(多加命令式)来表示禁止,或用位于词组各语素最前端的前缀 č‘-,因此有 č‘-grac‘-i (否定-写:未完成过去时-第一人称单数)“我不曾写”, gr-um č‘-em “我不写”。表语气形式中还有一个特殊形式:否定助动词在这里用一个所谓的“否定分词”领起,如 č‘-em gr-i “如果我不写”。上述词形变化形式构成东亚美尼亚语动词变化的框架。此外还有一系列特殊情况,我们称之为“不规则变化”。 东亚美尼亚语的句法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欧洲语言的标准形式,构建分词和使用基于不定式的偏正词组的倾向性较强。名词性短语中,所有者置于被所有物之前(如 mer hayrenik‘ “我们的祖国”, gyuγac‘ov tun “农民的房子”)。中间可以插入修饰语,因此有 mer ays ordin “我们在这里的儿子”, ǯer karmir varder “你们的红玫瑰”, hayastn-i hank‘ayin ǯrerə “这些亚美尼亚人的矿泉水”等。句中的词序在语法形式上并不固定,不过,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实际因素的制约。通常置于句首的都是那些说话人认为最重要的成分。 现代东亚美尼亚语的词汇几乎完全来源于grabar——亦即传统书面语,这其中比较显著的一个借词层面就是伊朗语借词,此外还有南高加索语言及(据推测)更为古老的乌拉尔都语的借词进入亚美尼亚语。翻译圣经时,圣经原本至少有一部分是阿拉美语版本,因为阿拉美语在中古伊朗时期是所谓的“帝国阿拉美语”,这也为阿拉美语词汇进入亚美尼亚语提供了便利。亚美尼亚语本身极强的派生构词和复合构词的能力使较晚近的用以构成科技术语的外语(如俄语)借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限制。今日的东亚美尼亚语词汇中已经拥有很大一部分的涉及面广泛的专业术语,这使东亚美尼亚语被用作科学媒介成为可能。 |
|
最新喜欢:![]()
|
板凳#
发布于:2008-08-31 01:04
回复 1楼 ivrit 的帖子
这一段大体准确。不过有一条:东亚美尼亚语只有定冠词而没有不定冠词。不定冠词只有西亚美尼亚语才有。不知原文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 |
|
地板#
发布于:2009-02-11 08:05
目前正在对这么语言感兴趣,谢谢楼主了,
|
|